English

英雄已成投资人

2000-01-12 来源:光明日报 张艳玲 我有话说

无论人们的思想如何变化,在对英雄的崇拜上是一点都没变。但纵观当今的IT圈子,我们却发现“英雄越来越少”。回想当年的DOS时代,那真是一个“盛产英雄”的年代。那个时候,一个有天赋的程序员,只要能够“吃透”一种编程语言(其中以汇编语言为首),就可能做出一番惊动上帝的事业。在那个时代,我们有了213、WPS、CCED、中文打印、UCDOS、多种汉字输入法、中文之星……等一系列名震华夏的时代产品。吴晓军、廖恒毅、简晶、求伯君……等编程高手也因此成了红极一时的IT明星,他们是无愧于那个时代的“程序英雄”。

但是,当微软的Win95完成了PC操作系统平台的“一统霸业”后,国内的这些“程序英雄”却多默默地淡出了“江湖”。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能不感叹,不过几年的时间,他们对IT业的影响就已经淡如空气。难道仅仅几年,他们就都已进暮年?

在庆祝金山词霸100万套下线的庆祝大会上,这些当年的英雄,被风光再起的求伯君请去助威。但笔者在报上看到这则消息时,却没有兴奋的感觉。想当年,他们的声望都不在求伯君之下,他们的产品,比起求伯君的WPS也是各有千秋,而他们现在的年纪,也多在40岁左右……这一切都让人唏嘘不已,但IT业的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朋友们对此曾有过多样的探讨。细究起来,英雄们的“英年迟暮”并不是他们编程水平的下降,更不是他们产品的质量有什么不好,而是他们与当前的时代相比,与周围的人、事相比,他们落后了!细论起来,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随着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靠一个人开发一个象样的应用程序已经是不可能了,只有依靠团队的力量才能生存发展;第二,随着各类软硬件开发工具的不断涌现,“技巧”在编程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淡”了,编程已经成为了一种“体力活”,过去“个人时代”的那种软件“作坊”已经被极具现代化的“软件工厂”所取代;第三,随着国内正版软件市场的日益成熟,过去那种只用一个广告就能把产品推向天下的促销手段也已成为历史。现在,软件的推广已经越来越依靠企业的推广和营销能力;第四,单靠产品积累已经难以让企业跟上IT产业的发展步伐,各种方式的资本经营(比如:联合、并购、融资等等)已经成为了软件企业发展的基础。从软件发展的时代特征上看,后两点可能是让这些程序英雄“英年迟暮”的根本原因。虽然现在的网络企业也有靠“技巧”起家的,但他们最终的发达,都离不开现代化的经营。

正因为如此,在当前的软件圈内,更有名的是一些技术和市场能力兼备的投资人,他们或拥有资金,或能够吸引来资金,如求伯君、苏启强等,他们成了IT业新型的“英雄”。比较起来,过去的“程序英雄”更多的是体现在“技术”上,而现在的“英雄”则体现在“综合”上——英雄的“形态”已今非昔比。正是因为时代不断发展,才有了“英雄形态的转变”,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新型的英雄,我们的IT业才可能不断地快速发展。有些残酷的是,因为市场对现在这种综合型“英雄”的条件要远高于当年技术型的“程序英雄”,所以现在的英雄数量要少于当年,这自然给人一种“英雄越来越少”的感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